文:School 28 副校長 林妍希

 

「如果我們知道為什麼而活,我們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德國哲學家尼采

 

「我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從小就刻在我心頭的問號。因爲對自己存在的疑惑,我有一種強烈的心靈飢渴,想要了解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大學考上哲學系,對很多人來說是噩耗,但對我而言卻是藏不住的喜悅,因為每當我跟大人們提出這些疑問時,經常聽到的回應是我為什麼要想這些有的、沒有的問題,活著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結婚與生子。終於,上了哲學系,讓我可以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地探究生命所為何來。

 

長大後,才明白從小自己想要一探生命究竟的渴望,其實是源於一種深刻的恐懼,恐懼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或者說,害怕自己最終沒有活出美好的人生。即使數十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依舊會浮上心頭,不同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提問漸漸聚焦在「我是否過著我想要的人生?面對未來,我是否還有不同於現在的選擇?」。就像陳昇的一首歌「路口」,他唱道「生命太匆忙,我不害怕人生何其短,但是我恐懼一切終必要成空」。人生,最怕回看時,不再年輕卻是一片空白。

 

誰的青春不迷惘?青春,不受限在特定的生理年齡,迷惘,也不是年輕獨有的權利。迷惘,不是為了否定走過的痕跡,相反的,是想要好好活出未來生命樣貌而發出的探尋,是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在內心浮現的聲音。回想 40 歲時候的我,當時經常一陣突來的徬徨與自言自語,至今仍記憶猶新,「孔子不是說 40 而不惑,為什麼我會這麼迷惑?」,明明我已經實現曾經許下的每一個夢想、獲得社會俗定的成就,何以望向未來,我還會如此迷惘?有趣的是,這樣的疑惑,並沒有因為時光飛逝而消失,它持續地、盡職地在靈魂深處守候,彷彿唯恐我迷失方向而不自知。

 

「我想追求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是值得追求的美好人生」,這兩個問題有何不同,是我在閱讀這本書時最感到震撼的豁然開朗。這是一本適合每一個人閱讀的書,不論你身處人生哪一個階段,求學、工作或者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或者讓人不知所措的任何階段,它絕對是值得你放在心上的一本書。尤其適合一群人共同閱讀、分享與討論。

 

閱讀時,不用害怕自己是否會因為書中的提問而被打亂既有的觀點與信念,或者擔心自己之前的人生是不是「錯了」。因為,就算被打亂也沒關係,人生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證明對錯,如同書中的一段話:「假若唯有當我們被失敗打亂人生時,才能看清事實,那麼或許把人生過對的關鍵是,成為一個可以被打亂的人。」本書的精彩並非人生何去何從的「答案」,而是透過它啟發我們可能從未學習過「怎麼思考如何活出有意義、有價值人生的思維與方法」,重新探索自己的森林,找到活出屬於你、獨具意義的美好人生的可能。

 

生命,是兩個數字之間的那條線。兩個數字,一個是出生、一個是告別的時間。那條線很短,是我們的一生。人生有無窮的轉折,世界並不真實存在唯一「最好人生」的標準模板。記得曾經讀過一句話:生命會因為「你的勇氣」縮小或擴大。但願,人生如螢火蟲,雖然短暫,卻閃閃發光,為自己,也為別人,創造美好的瞬間,點滴鋪成你獨具價值的一生。

 

本文為《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推薦序

 

【推薦序者】林妍希 簡介

曾任美商宏智(DDI)國際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暨全球董事顧問,現任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為台灣而教基金會董事、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學校共同發起人暨副校長。

 

林妍希擁有 20 年以上的組織領導專業與企業輔導的顧問資歷,先後於美國、日本、加拿大接受「人才潛力分析、組織領導、高階領導力教練」等專業訓練。近年,她倡議自我領導力,致力於培育社會創新領導人;於親子天下錄製 Podcast 人生通識課系列,分享「如何領導自己活出期待的生命樣貌」;於天下創新學院推出線上音頻「自我領導:變局中的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