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吧!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綠藤生機與 TFT 創辦人 X 二把手對談
行動吧!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綠藤生機與 TFT 創辦人 X 二把手對談 社企流/文:黃維萱 作為有使命抱負、盼投入影響力職涯的工作者,該如何實踐心中的理想?身為組織領導者,該如何訂定願景、形塑文化,帶領團隊夥伴一起發揮影響力?在 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設計的領導力發展系列課程中,邀請到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及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廖怡雯、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簡稱 TFT )創辦人暨董事長劉安婷與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分別從一把手與二把手的視角,談組織領導實務、分享組織願景與文化的形塑及落實。 一把手視角:組織發展緣起與願景訂定 劉安婷提及,自 TFT 成立便以「願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為願景,至今沒有改變,隨著組織發展,何謂「優質教育」、「自我發展」,則定義的愈來越細緻。「在 TFT 有個金字塔,願景下來是使命、策略、核心價值、改變理論、行動目標。越上層的不會變,越下層的可能會調整。」劉安婷表示,一個組織在變與不變之間怎麼拿捏需要很巧妙,但最初始的願景是不會改變的。(同場加映:TFT 創辦人劉安婷鼓勵力世代:最好的領導力來自日復一日領導自己) 鄭涵睿則分享,當初創業時是抱著「商業力量不只能獲利、還能改變世界」的初衷,並未訂下明確的願景,而是有機地將 3 位共同創辦人對組織發展的想法記錄下來,一路發展未偏離初心。直到創業第三年左右,為解決當時產品線多以及策略不明確的問題,才在眾多價值觀中更加聚焦「永續」為組織願景,始終朝向改變世界的方向邁進。(同場加映:他投入影響力職涯10 年,從來沒有Monday Blue——解密「樂在工作」的心法) 圖一/School 28 「座談組織領導實務與未來」課程,邀請到綠藤生機與 TFT 代表與學員分享。圖自左到右為: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廖怡雯、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涵睿、TFT 創辦人劉安婷、TFT 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 二把手視角:成為關鍵第二人,讓改變發生 為組織釐清願景使命、並肩負經營管理責任的創辦人,如何能找到認同組織願景、能夠一同擴大社會影響力事業發展、協助組織運營的「二把手」,可謂至關重要。課程當日,作為組織中重要的二把手,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廖怡雯、TFT 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分別與學員分享加入組織的初衷與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 廖怡雯率先分享,參與綠藤從零到一的創業過程,而今擔任綠藤的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最初曾受一場 TED 演講影響:「一場改變最重要的是『關鍵第二人』的加入,才能成真。」她認為,如果看到有人正在實踐自己心中嚮往的樣貌,加入他,就是發揮影響力的方式。 正如綠藤創業之初,廖怡雯深受林碧霞博士啟發——林碧霞博士為主婦聯盟發起人之一、是橘子工坊創始人,亦是鄭涵睿的母親。林碧霞結合學識、知識與專業,研發友善環境的產品並且打造組織發揮正向影響力,讓廖怡雯相當欽佩,也如此期許自己。因此,當時便毅然決然地從金融業跳到生技業,加入對環境更好的行列,作為改變的關鍵人之一、參與綠藤創業,讓心中嚮往的未來成真。 何采桑則說,在自己原本的職涯規劃中,是往農業或擔任演唱會音控師的方向發展,並沒有從事教育領域這個選項。幾經人生道路的嘗試與選擇後,才認識了 TFT。何采桑自我剖析一番,發覺自己嚮往務農、或成為音控師的背後原因,是「重視人與土地連結」的理念,與「成為搭建舞台者」的角色認同。在與劉安婷進行了數次面談後,找到個人目標與組織願景的交集——成為 TFT 的後勤團隊,成為連結土地、為孩子搭建夢想舞台的角色,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的現況。 由自身的經驗出發,何采桑鼓勵學員,要先理解個人目標與價值觀,並從中找出與組織願景的重疊性,用以判斷是否要加入該組織。 談及「二把手」在組織裡的角色,何采桑形容,若將一個組織看待成一艘前進中的船,推動船隻前進的水手,就如組織中站在第一線執行任務的夥伴,而創辦人就如船長,得時時拿著望遠鏡確認前行方向是否偏離目的地。 「我就是穿梭在船長室與水手艙之間的角色。」何采桑說,「要理解水手第一線遇到的困境,讓船長知道;當船長在前方 3 公尺看到一個冰山,也要即時讓水手們知道。」不斷地轉換視角與觀點,同步夥伴的想法,是擔任二把手的關鍵任務。 廖怡雯也相當認同何采桑的觀點,「我認為二把手應該改名成翻譯官!」她表示,二把手需了解組織裡不同職務的用語與專業,運用不同的溝通模式,有效地和不同角色對話。 文化是一群人365 天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