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行動吧!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綠藤生機與 TFT 創辦人 X 二把手對談

行動吧!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綠藤生機與 TFT 創辦人 X 二把手對談 社企流/文:黃維萱 作為有使命抱負、盼投入影響力職涯的工作者,該如何實踐心中的理想?身為組織領導者,該如何訂定願景、形塑文化,帶領團隊夥伴一起發揮影響力?在 School 28 副校長林妍希設計的領導力發展系列課程中,邀請到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及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廖怡雯、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簡稱 TFT )創辦人暨董事長劉安婷與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分別從一把手與二把手的視角,談組織領導實務、分享組織願景與文化的形塑及落實。 一把手視角:組織發展緣起與願景訂定 劉安婷提及,自 TFT 成立便以「願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為願景,至今沒有改變,隨著組織發展,何謂「優質教育」、「自我發展」,則定義的愈來越細緻。「在 TFT 有個金字塔,願景下來是使命、策略、核心價值、改變理論、行動目標。越上層的不會變,越下層的可能會調整。」劉安婷表示,一個組織在變與不變之間怎麼拿捏需要很巧妙,但最初始的願景是不會改變的。(同場加映:TFT 創辦人劉安婷鼓勵力世代:最好的領導力來自日復一日領導自己) 鄭涵睿則分享,當初創業時是抱著「商業力量不只能獲利、還能改變世界」的初衷,並未訂下明確的願景,而是有機地將 3 位共同創辦人對組織發展的想法記錄下來,一路發展未偏離初心。直到創業第三年左右,為解決當時產品線多以及策略不明確的問題,才在眾多價值觀中更加聚焦「永續」為組織願景,始終朝向改變世界的方向邁進。(同場加映:他投入影響力職涯10 年,從來沒有Monday Blue——解密「樂在工作」的心法) 圖一/School 28 「座談組織領導實務與未來」課程,邀請到綠藤生機與 TFT 代表與學員分享。圖自左到右為: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廖怡雯、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涵睿、TFT 創辦人劉安婷、TFT 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 二把手視角:成為關鍵第二人,讓改變發生 為組織釐清願景使命、並肩負經營管理責任的創辦人,如何能找到認同組織願景、能夠一同擴大社會影響力事業發展、協助組織運營的「二把手」,可謂至關重要。課程當日,作為組織中重要的二把手,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廖怡雯、TFT 影響力發展總監何采桑,分別與學員分享加入組織的初衷與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 廖怡雯率先分享,參與綠藤從零到一的創業過程,而今擔任綠藤的共同創辦人暨產品負責人,最初曾受一場 TED 演講影響:「一場改變最重要的是『關鍵第二人』的加入,才能成真。」她認為,如果看到有人正在實踐自己心中嚮往的樣貌,加入他,就是發揮影響力的方式。 正如綠藤創業之初,廖怡雯深受林碧霞博士啟發——林碧霞博士為主婦聯盟發起人之一、是橘子工坊創始人,亦是鄭涵睿的母親。林碧霞結合學識、知識與專業,研發友善環境的產品並且打造組織發揮正向影響力,讓廖怡雯相當欽佩,也如此期許自己。因此,當時便毅然決然地從金融業跳到生技業,加入對環境更好的行列,作為改變的關鍵人之一、參與綠藤創業,讓心中嚮往的未來成真。 何采桑則說,在自己原本的職涯規劃中,是往農業或擔任演唱會音控師的方向發展,並沒有從事教育領域這個選項。幾經人生道路的嘗試與選擇後,才認識了 TFT。何采桑自我剖析一番,發覺自己嚮往務農、或成為音控師的背後原因,是「重視人與土地連結」的理念,與「成為搭建舞台者」的角色認同。在與劉安婷進行了數次面談後,找到個人目標與組織願景的交集——成為 TFT 的後勤團隊,成為連結土地、為孩子搭建夢想舞台的角色,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的現況。 由自身的經驗出發,何采桑鼓勵學員,要先理解個人目標與價值觀,並從中找出與組織願景的重疊性,用以判斷是否要加入該組織。 談及「二把手」在組織裡的角色,何采桑形容,若將一個組織看待成一艘前進中的船,推動船隻前進的水手,就如組織中站在第一線執行任務的夥伴,而創辦人就如船長,得時時拿著望遠鏡確認前行方向是否偏離目的地。 「我就是穿梭在船長室與水手艙之間的角色。」何采桑說,「要理解水手第一線遇到的困境,讓船長知道;當船長在前方 3 公尺看到一個冰山,也要即時讓水手們知道。」不斷地轉換視角與觀點,同步夥伴的想法,是擔任二把手的關鍵任務。 廖怡雯也相當認同何采桑的觀點,「我認為二把手應該改名成翻譯官!」她表示,二把手需了解組織裡不同職務的用語與專業,運用不同的溝通模式,有效地和不同角色對話。 文化是一群人365 天在做的事情

By |2022-03-01T17:53:06+08:0014 1 月, 2022|課程側記|0 Comments

社會創新是天然修練場!直擊使命型組織如何面對困難挑戰、做出關鍵決策

社會創新是天然修練場!直擊使命型組織如何面對困難挑戰、做出關鍵決策 社企流/文:黃維萱、陳美儀 School 28 校長李吉仁教授曾在社企流的專訪中提到,在社會創新組織工作的人才,擁有更多機會,能面對困難、複雜的情境,長出相應的能力,是一座「天然的修練場」。在 10 月的社會創新課程中,School 28 邀請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黑暗對話董事長陳旋旋 3 位社會創新組織領導人,由 School 28 副校長暨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主持,與學員分享組織經營歷程;並透過情境出題,與學員共同探討實作心法。 踏入影響力職涯的初心,資深從業者第一線分享 黑暗對話董事長陳旋旋分享,自己原先是在科技業工作,後來因孩子意外成為視障者,就此踏入社會創新創業的行列,於 2011 年創辦黑暗對話社會企業,雇用視障者擔任培訓師開設工作坊,讓參與者在黑暗中進行體驗學習,一方面培養視障者信心與自立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大眾更能平等地理解、對待視障者。 回顧經營黑暗對話的過程所面臨的挑戰,陳旋旋表示,首先是要放下「視障者就是需要明眼人幫助」的預設立場,從不同的角度放大視障者的優勢;第二個困難點則是經營層面,陳旋旋坦言組織前 4 年都虧損,近兩年還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使得組織得持續思考合適的商業模式。(同場加映:在黑暗中才能聽見真心——「黑暗對話」開辦音樂會、廚藝秀等服務,為視障者尋得多元職涯) 黑暗對話董事長陳旋旋分享經營黑暗對話面臨的挑戰(來源:School 28)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表示,自己最早是從事電視產業,後來回到家鄉三峽接手家族的肥皂事業。當時的林峻丞觀察到三峽城鄉差距、高風險青少年、特色產業逐漸沒落等問題感到惋惜,決心改善家鄉困境,因而成立了甘樂文創,希望透過新的模式與支持系統,振興三峽地區特色產業、陪伴弱勢少年,並且帶動整個社區。 談及組織成長遇到的挑戰,林峻丞打了一個比方:「若以植物來比喻,甘樂並不是一個從幼苗就精心雕琢而培養出的植栽,更像是一個野生的植物。」10 年來,無論是建立小草書屋、發展禾乃川豆製品事業,甘樂文創一路摸索,逐漸成長茁壯至今。「而最感動的,莫過於看到孩子的改變。」林峻丞滿懷感恩地分享,今年由甘樂陪伴的孩子中,有一位考取了第一志願,他們特地放鞭炮慶祝,共同見證孩子生命的轉變。(同場加映:創生之路走了10 年,下一步往哪去?甘樂文創林峻丞:盼讓全台社區都能永續經營)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分享創業歷程(來源:School 28) 若水國際的陳潔如則是在成為母親之後,開始對於生命有更深一層的思索,盼能結合自身的資通訊專業於工作中發揮社會影響力,於是加入了若水國際,擔任執行長的角色。 當若水國際從創投領域轉戰台灣身障產業,誓言要在雲端產業裡,找到身障者的就業機會。陳潔如一肩扛下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在營建產業中找到獨特的市場定位,訓練身障夥伴提供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服務,為工程建立 3D 模型。2018 年起更進一步訓練身障夥伴成為「AI 標註師」處理電腦視覺數據,提供 AI 人工智慧學習的基礎資料。 從職務設計到團隊建立,陳潔如表示,如何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如何領導一個由身障者與非身障者共同組成的團隊等大哉問,都是這一路走來的挑戰。然而,最大的成就感也是從挑戰而來,陳潔如提及,曾有一名身障夥伴,從在家待業,到成為若水第一批身障工作夥伴;從視訊會議不願打開鏡頭,到如今現身到公司開會,夥伴的種種轉變都讓陳潔如為之動容,更是支持她在此職涯中持續前進的動力。(同場加映:台灣社企先鋒的10 年蛻變:「若水」從創投轉戰第一線,用AI 和雲端開創身障就業的新紀元) 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分享踏入影響力職涯的起心動念(來源:School 28) 3 大社會創新組織的真實決策點,若你是組織領導人會怎麼做? 課程緊接著來到下半場,3

By |2022-03-01T17:52:43+08:0027 11 月, 2021|課程側記|0 Comments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