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社會創業家做引路人,與你分享如何跨出永續職涯第一步
新世代社會創業家做引路人,與你分享如何跨出永續職涯第一步 社企流/文:邱畹蓉 期待以個人專業回應社會議題,投入更有意義與使命感的工作,卻仍感到迷惘,不知從何開始規劃影響力職涯(Impact Career)? 加入 School 28 計畫,領導力課程帶領學員回顧過去,以個人使命願景發展未來藍圖。此外,每位學員都擁有一位專屬導師,協助學員自我覺察、發展個人領導力以及職涯。 School 28 導師群由社會創新領域耕耘多年的組織創辦人或領導人,以及具有領域專業與領導經驗的企業前輩組成。導師制度設計分為 2 部份:一對一導師指導(1-on-1 Mentoring)與團隊指導(Group Mentoring),前者為個別深入的對話,後者由 6 位學員與 3 位導師為一組進行,期待學員能從跨領域導師群獲得多元觀點與啟發。 (第二屆 School 28 職涯導師名單,來源:) 這次邀請第二屆 School 28 的職涯導師,分別是 WeMo Scooter 創辦人暨副董事長吳昕霈以及沛德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柯沛寧,與大家分享陪伴學員的經驗。 職涯定錨從認識自己開始: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呢? 當今社會是 VUCA 時代,得與複雜與不確定性共存;而日新月異的科技,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每天都必須接收大量資訊。兩位導師分別以不同面向提到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同場加映:具備 3 面向態度,成為人才而非匠才——專訪企業顧問暨新創董事林妍希) 如果你正在思考未來的方向,不妨思考看看——現在的你,對自己有多少的認識呢?導師提供 2 個認識自己的方向: 一、從喜好、強弱項、重視的價值觀認識自己:吳昕霈陪伴尚在摸索未來方向的學員時,會從 3 個面向讓學員認識自己。從工作內容區分喜歡、擅長與否,並排序自己在意的價值觀。此外,他也建議鍛鍊強項,讓自己相較於他人更有記憶點。 二、從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認識自己:柯沛寧提到每天收到社群媒體動態,我們通常只會看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他建議迷惘的年輕人先排除社群上不必要的干擾與誘惑,先認識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忠於自己。每週安排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安排戶外活動或閱讀書籍,讓自己內在的聲音浮現。 (沛德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柯沛寧在 School 28 擔任職涯導師與領導力課程講師,來源:) 同時,吳昕霈提醒「自我實現不只包含忠於自我的行動,也別忘了要與父母與伴侶溝通你的選擇。家人不認同你的決定,也是追求夢想中不樂見的。」 以終為始佈局個人職涯:如何展開具有影響力的未來?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提及「以終為始」與「雙贏思維」兩項習慣,兩位導師分別以此提供 2 個發揮個人影響力的方向: 一、從「以終為始」形塑個人影響力:對於工作年資較長的學員,吳昕霈會鼓勵他們:「不要只看眼前一兩年的投入,而是把人生規劃放眼